Intel 660P 系列 QLC M.2 2280 PCIe 1TB 固態硬碟
這幾年隨著網路的無遠弗屆,資料的儲存儼然成為市場的另一顆新星,特別是SSD的問世讓用戶體驗無與倫比的速度感,目前購買新電腦只少都都會具備SSD固態硬碟,只要使用過SSD固態硬碟就回不去,速度永遠不嫌慢,M.2 PCIe的固態硬碟,又重新定義了SSD的效能速度,傲人的讀寫取速度更令人難以忘懷,速度、容量與價格一直受到人性的考驗,那天下標了 QLC 的 Intel 660P 1TB M.2 2280 PCIe 固態硬碟,可說是價廉物美,一次到位。
SSD固態硬碟價格已不再高不可攀,但SATA3的讀寫速度頂多500多Mb/s,目前購買的新主機板上大都會有M.2 接口的介面,可以讓你安裝M.2街口的SATA SSD與PCIe NVMe SSD,PCIe NVMe SSD機種則高傳輸速度至少 1000MB/s 起跳,輕鬆可以超越 2000MB/s,足足是 SATA 6GB/s 的數倍。你知道 M.2 PCIe的固態硬碟價格落差甚大,其中學問不少,當初購入威剛 XPG SX8200 480G 與 Intel 760P 256GB的 M.2 2280 PCI-E 固態硬碟,有寫了一篇「一分錢一分貨,M.2 PCIe SSD 與傳統的 SATA SSD 大亂鬥」文章,你可參考一下。
SSD沒有傳統硬碟的機械動作,的主要IC有控制晶片與閃存(NAND),而一般我常聽到的SLC、MLC、TLC與QLC是閃存的類型,SLC是一個單元可以存儲1個信息,MLC一個單元可以存儲2個信息,TLC則是一個單元可以存儲3個信息,以此類推,QLC(Quad-Level Cell)就是一個單元可以存儲4個信息,也就是在相同體積下能儲存更多的資料,不過單位面積容量就越高,每個單元寫入次數增多造成壽命降低外,其不同電壓狀態越多,控制上容易出現問題,此點也是QLC的缺點。所以為了減少磨損並延長 SSD 的壽命,通常會採用耗損平均這類技術,就是將將寫入與刪除的動作平均分攤到各個區塊上,這樣可以避免某區塊過度頻繁而導致壽終正寢。
筆者使用既有的M.2 PCIe 固態硬碟已經相當有感了,但就是容量小了些,目前SSD價格一直滑落,為了速度與容量一次解決,於是看上了Intel 660P M.2 2280 PCI-E 1TB 固態硬碟固態硬碟。
Intel 660P 使用M.2 80mm的PCIe 3.0×4,且是 是QLC NAND Flash,背面有一些說明,如產品型號、序號、容量等資訊。
打開後抽出是環保材質包圍固定硬塑膠透明,可以防止運送中的晃動,確保產品在紙盒內到處遊走。
M.2介面的固態硬碟有SATA SSD與PCIe SSD之分,M.2 SATA SSD速度與傳統STAT3介面的SSD差異不大,所以一定要挑M.2的PCIe SSD(當然你的主機板也有支援),雖然是QLC,但仍有5年保固。
Intel 660P 包裝內容有 M.2 PCIe SSD 和說明書。買了不少SSD,很少看到那麼後的說明書。
QLC使用4位元/單元,相較於SLC,高儲存密度實現了較廉價的大容量格式,但同一個的單元壽命讀寫的生命週期也大大的縮短了,Intel 660P 系列相關資訊如下圖。
筆者購入的是1TB版的Intel 660,速度約連續讀取1800MB/s 與連讀寫入1800MB/s,AES 256 位元加密技術。雖然寫入壽命只有 200TBW,其實不用擔心這個數字少,QLC起跳就是512GB以上,控制器會分散平均寫入不同的單元,加上SLC的快取,足以讓一般消費者滿足需求。
Intel 660P TB採用的是M.2 2280的形式,走的是PCIe 3.0 x4的介面、能夠支援NVMe ,屬單面顆粒,背面沒有任何東西。
維基百科上的PCIe匯流排效能表,得知 PCIe 2.0 x1 理論頻寬有 500MB/s,小輸給 SATA 6Gb/s的570MB/s,但若合併4條使用PCIe 2.0 x4則有2GB/s頻寬,這可能讓SATA3望塵莫及,更何況使用PCIe 3.0 x 4 則會3.938 GB/s(3938.4MB/s)之頻寬,那SATA 3更是不能望其項背啊!
眾所周知,SSD固態式硬碟因快閃記憶體的特性,有著先天性的寫入壽命,TLC以價格切入消費型的SSD市場,試圖取代傳統硬碟的趨勢,筆者也順勢換上 Intel 760P TLC 256GB當開機碟,最近看到QLC的Intel 660P價格劇降,就來測試PK一下。
筆者的主機板是華碩的ROG STRIX Z370,採用Intel i7-8700 CPU,主機板上有兩個M.2的插槽,就以手上的 Intel 760P與660P兩條插入,也順便加上一台SATA 的Kingmax SMV32 480GB SSD來測試。
筆者系統碟安裝在Intel 760P TLC 256GB M.2 2280 PCIe 固態硬碟上,先使用AS SSD Benchmark來側試一下,與官方的數據有些差距,主要是筆者的系統是平常的工作機,有一些背景程式在運作,沒有為測試來關閉,這樣的速度可以接受。
切換至QLC的Intel 660P,一樣有4K對齊,與官方說明的連續讀取1800MB/s、 連讀寫入1800MB/s有落差,這是正常的,筆者測試不使用乾淨的環境,一向都是使用平常運作中的機器來測試,呈現的速度較貼近於平常運作中速度。
在來看看 SATA 3的 Kingmax SMV32 480GB SSD,果然SATA的瓶頸就是在500MB/s左右。
在用CrystalDiskMark測試Intel 760P 256GB TLC SSD,循序讀取速率提升,寫入一樣1000MB/s起跳,這就是我當初購買PCIe SSD的動力。
測試Intel 660P 1TB QLC SSD,數據較跟官方的較接近。
SATA的SSD還是逃不出500MB/s左右的宿命。
小結
SSD固態硬碟沒有機械的動作,標榜的就是速度,但目前SATA SSD的速度再快也不過500~570MB/s左右,為了突破SATA限制而推出PICe2的M.2介面平台,突破了速度後,接下來就是容量與穩定度的問題,之前超過TB大容量SSD動不動就上萬元的單價,為了在相同體積下能儲存更多的資料,因此衍生出MLC、TLC與QLC(Quad-Level Cell)技術,如Intel 660P採用QLC,即4bit/cell(每個Cell單元儲存4個資料,有16個狀態),也就是同一單元的寫入次數增加,讓原本SSD的寫入的壽命更低,但廠商也不是混飯吃的,QLC的控制晶片會利用SLC快取或耗損平衡技術來將壽命極大化,所以一般使用者不用擔心,若真的有寶貴資料的需求,再追加一顆傳統機械式的硬碟,是最佳的組合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