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東縱谷與賞鯨之旅(下)
花蓮賞鯨完後最近的熱門景點莫過於七星潭,原本我一直以為七星潭是個湖泊或潭,結果都不是,而是個星月形海灣,是不是湖泊已經不重要了,第一眼即被那月牙形狀的海灣所著迷,沙灘、礫石、高聳的中央山脈一起刻劃出山海邂逅的美景,不自主的令人陶醉於中。
花蓮七星潭
▼停好車還沒走到海邊,同行的友人發現一處無閒雜人影的隱密景點,於是往回車內時,看到車窗外面的烏雲密布,感覺有一股不樂觀的預感。
▼礫石、沙灘、海與厚厚的雲層,似乎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行程相當的崎嶇不平坦(傷腦筋)。
▼超過兩公里的壯闊的七星潭海灣就在眼前,看到層層的烏雲,實在沒有勇氣離開車子太遠,願老天爺能讓陽光透透氣吧!
▼恐怖的烏雲環繞在中央山脈上,看樣子海灘夕陽美景僅能想像囉!
▼七星潭的淺攤有別於西岸海岸線沙質的地形,到處布滿了各式的大小石子,只要肯低頭,一定會有想不到的收穫。
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
▼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田山林場,有著「小上海」的稱呼,西元1918年日本人此地方進行伐木,因此鐵道、馬路等各種交通設備齊全,林場規模越來越大,相繼設立員工宿舍、米店、各式雜貨店、消防隊、學校與中山堂等設施,全盛時期有兩千多人的社區規模。
▼只要是有鐵道的地方,大概都會有過往歲月的痕跡,林務局與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,已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,包括各項日常生活文物、傳統電廠、消防器器具、伐木機具等,還有書籍、圖片的文獻資料,讓為林田山往昔成為活生生的的歷史見證。
▼老樹、鐵軌、枯木、生鏽鐵具,舊式民房等,處處會讓遊客不自主的駐足,並睜大眼睛盯住每一個角落,更會仔細的用心來體會這裡的一草一木,走到哪裡彷彿到處在訴說過去的繁華社區。
▼林田山儼然已成為追尋台灣伐木記憶的最佳場景,到處可以看到木雕的展示,彷彿在告訴我們林場的豐功偉業。
▼展覽館的腹地相當長又大,想必珍藏了林場的豐富的舊文物吧!
▼林場內到處林立著日式舊式建築,檜木房舍依舊,但人去簍空,只見前人留下的痕跡,聽說林田山風貌與九份有些相似,因此有「花蓮的九份」的別名哦!
▼「林場懷舊站」細說著林田山的木業歷史,紅檜木版一片一片拼湊成的門牆,那種夢裏花落知多少、景物依舊,人事全非的憧憬歷歷在目。
▼瀰漫日式風格建築相當懷舊迷人,淡淡的檜木香處處瀰漫在林田山裡,每次看到這些老舊日式房舍,總會產生一份愛憐與惆悵,心中有說不完的歷史恩怨情仇。
▼大自然的景觀與生態都一一的訴說著林田山的美,遺留下的是日式風格檜木房舍,林場的各式器具與設備,彷彿進入當年伐木的場景。但雨勢即將降臨,在此駐留時間相當短暫,無緣一窺全貌,實屬遺憾,照一張當時遺留下的火車,代表著如火車般的速度導覽這裡的一草一木,告訴自己曾經匆匆到此一遊。
台灣小瑞士-六十石山
▼六十石山是花凍縱谷上著名的景點,尤其那金針花盛開時的美景。花蓮有兩大金針栽植區,一是赤科山,另一是位於海拔約800公尺海岸山脈上的六十石山,有近廣達300公頃的金針田,一眼望去閃閃金黃色,本想賞鯨賞花一次OK,可惜今年花季延後,不過即使沒有盛開的金針花,六十石山也有台灣小瑞士的美名,應該也不虛此行才對。
▼來到第一個涼亭與停車場,一下車馬上被厚厚的雲層與翠綠的山坡所吸引,先拍一張相再說囉!
▼每個山坡都有景觀涼亭,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六十石山興建了十座不同造型的涼亭,因行程與天氣不穩定的關係,無法悠遊自在地徜徉每座涼亭的景緻風味。站上涼亭,迎著山風與雲霧,感覺自己彷彿變身一隻在空中的飛鳥,翱翔俯看縱谷田野景色。
▼其實沒有金針花的季節前來,更能體驗六十石山清幽迷人的風情,從六十石山上俯看田野與花東縱谷,猶如一幅巨大的彩繪花田油畫,磅薄氣勢更勝金針花海,尤其是那雲海的點綴,更是令人難以忘懷。
▼少許的金針花點綴於田野中,這樣更能顯得金針花的珍貴與美豔。
▼在忘憂亭上出現眼前這片優美而遼闊的田野景緻,已經將之前的長時間疲憊行車拋於腦後,僅想用眼睛靜靜的享受視覺的暫留。
▼站上忘憂亭這裡,雲層一陣陣的飄過來,慢慢地覆蓋在一覽無遺的六十石山,僅隔花東縱谷的中央山脈忽隱忽現,朦朧的山峰層疊更顯得中央山脈的神秘。你知道嗎?原來台灣也有一個像瑞士一樣的地方哦!
▼再來一張全景拍攝,相機不好請多見諒~~
▼就讓雲霧吞入六十石山的影片美景,深深烙印在我心中,也為此行程畫下句點。
忘了閱讀上篇文章嗎?